• 41660全球赢家的信心



  • 中国已成名副其实汽车制造大国 全球份额达28%
    2016-05-14 14:10:01
    标签:中国,,,汽车制造
          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》显示 ,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3.5%提高到去年的28.0%,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。
            从产业规模看 ,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50.3万辆和2459.8万辆,同比增长3.3%和4.7%,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超过2000万辆,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。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 年的3.5%提高到28.0%,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。随着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,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,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,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,为中国成长为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。
           在各细分市场,2015年中国共生产乘用车2107.9万辆 ,同比增长5.8%,占全球乘用车总产量的31.6%。2005~2015年 ,中国乘用车产量以年均19.2%的增速持续提高,自2009年超越日本后 ,已连续7年位居榜首。2015年中国商用车生产342.4万辆 ,同比下降10.0%,占全球商用车总产量的16.3% 。其中,轻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轻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8.6%提升到11.8%。受统计口径影响,中国轻型载货车的产量低于美国,居于全球第二位;中重型载货车产量占全球中重型载货车总产量的比例从2001年的8.7%上升到30.6%。2005~2015年间,中国中重型载货车产量的年均增速为8.5%,2007年超过日本后 ,已连续9年独占鳌头 ;客车产量占全球客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60.6%上升到62.2%。2003年以来中国客车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,且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了8.5% ,是世界客车的主要生产大国。

            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主导产业

           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、覆盖面广 、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,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。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,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加强 ,并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 。1996~2014年,汽车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0.85%上升至2014年的1.44%,年均增速达到1.34%
    同时 ,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显著拉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。汽车产业(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)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系是1∶7 ,即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,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。从汽车工业链来看 ,涉及诸多行业,往往带动100多个产业的发展。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 ,就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.64元。鉴于汽车对上游钢铁、石化 、橡胶、玻璃、电子和下游金融、保险、维修、旅游 、租赁、旅馆等产业的拉动作用 ,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在5%以上。随着汽车工业规模与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,汽车工业链条不断完善 ,汽车工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。

           “一带一路”助推中国汽车“走出去”

            “一带一路”的实施以及各省市的布局夯实了中国与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基础 ,为中国汽车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从政策背景、贸易环境到资金、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,也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。
            当前 ,汽车业发展增速进入换档期,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,客观上也存在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问题,而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,但出口量小,品牌弱。因而 ,正需要有“一带一路”这样一个平台化解正在不断凸显的国内产能过剩危机 ,以实现“多赢”。
            中汽协数据显示,2015年,“一带一路”涉及的中亚 、东南亚 、西非 、东欧 、中东等区域 ,汽车总销量与我国汽车年销量不相上下 。随着经济合作深入,这将给中国品牌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,中国汽车业将迎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“大考” ,更是迈向汽车强国一大契机。

           “互联网+”战略催生汽车技术升级

            报告认为,互联网汽车在改善人与车交流方式的同时 ,将会向车与车、车与路、车与基础设施的交流方向迈进。人 、车、路和基础设施的四维交互成为趋势,这也将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完善打下基础。随着IT 企业的加速跨界融合,以及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 ,互联网汽车将成为引领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,互联网对汽车行业带来的变革影响已从营销、渠道、运营、产品四个维度全面展开,“互联网汽车”、“互联网汽配城”、“互联网维修店”、“互联网4S店”、“互联网车险”等创新形式已全面铺开 。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或“传统汽车制造商+互联网”的组合体进入这一充满机遇与创新方向的领域,相关的汽车电子 、通讯技术供应商、软件服务商也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。



  • XML地图